天气:
  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江苏改善型住宅新技术新政落地:涂料行业迎来“品质升级”关键战!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      来源:涂料市场      浏览:84

近日,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《改善型住宅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(第二批)》,从防水、排水、装修等多维度为住宅品质“立标”,其中对建筑防水涂料的技术要求尤为引人关注。作为住宅“里子”工程的核心材料,防水涂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居住安全与长期使用体验。此次新政不仅明确了涂料应用的细分场景,更以量化指标为行业划定了“品质红线”,一场围绕技术升级、产品迭代的行业变革已悄然拉开帷幕。

 

新政中,针对不同场景的防水需求,明确划分了聚合物改性沥青类、合成高分子类、反应型高分子、热熔橡胶沥青类等防水卷材,以及聚合物乳液类、水泥基类防水涂料的应用范围。其中,室内、屋面及外墙工程被列为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的重点推广场景,并对其性能提出了“硬核”要求——外露使用时,人工气候加速老化累计辐照能量需≥5040kJ/m²·nm(约2745小时),外观无开裂、分层、起泡、黏结和孔洞,拉伸性能保持率≥80%,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2级。 

这一指标的出台,直击当前部分防水涂料“耐候性差、易老化、寿命短”的痛点。传统乳液型防水涂料多依赖成膜物质(如丙烯酸酯)的基础性能,但在紫外线、高低温交替、雨水冲刷等长期环境侵蚀下,易出现性能衰减,导致渗漏隐患。而新政要求的“2745小时人工加速老化”相当于自然暴露约30年的耐候性考验,倒逼企业优化配方体系,例如通过引入纳米二氧化硅、氟碳改性等技术提升抗紫外线能力,或采用弹性体共聚工艺增强拉伸回弹性。 

更值得关注的是“拉伸性能保持率≥80%”的要求。防水涂料的核心功能是“封闭裂缝”,若在长期应力(如建筑沉降、温差变形)下拉伸性能大幅下降,裂缝会重新暴露,导致渗漏复发。这一指标意味着产品需具备更优异的“动态抗裂”能力,未来“高弹性+耐老化”将成为乳液型防水涂料的“双引擎”。 

涂料企业需跳出“材料思维”

新政并非孤立地对涂料提出要求,而是将其置于“改善型住宅”的整体语境中。例如,在建筑给水排水领域,新政要求给水管材耐久年限≥30年(推荐薄壁不锈钢管、铜管),室内排水管需耐腐蚀、抗老化、降噪(推荐柔性接口机制铸铁、HDPE静音管材);同时,直饮水系统的停留时间、微生物及感官指标均严格限定。这意味着,涂料企业若想深度参与改善型住宅项目,需从“单一材料供应商”转型为“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”,与管材、卫浴、装修等环节协同适配。 

以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为例,其在外墙工程中的应用需与外墙保温系统、饰面砖粘结剂等材料兼容,避免因界面脱层导致渗漏;在屋面工程中,需与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系统配套,满足“光伏组件与建筑同步设计、施工”的要求,这对涂料的耐候性、与光伏胶膜的相容性提出了更高标准。 

谁将抢占“改善型”赛道?

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与建筑产业高地,其新政具有显著的“风向标”意义。改善型住宅作为房地产市场的“新刚需”,更注重居住品质的长期可靠性,这要求涂料企业必须跳出“低价竞争”怪圈,转向“技术驱动+品质制胜”。 

目前,市场上部分头部涂料企业已提前布局:东方雨虹推出“高耐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”,通过氟碳改性技术将人工加速老化时间提升至6000小时;科顺防水研发的“弹性抗裂乳液涂料”,拉伸性能保持率达85%以上;三棵树则联合高校研发“光伏建筑用防水界面剂”,解决BIPV系统与涂料的粘结难题。这些产品已初步匹配新政要求,有望在改善型住宅市场中抢占先机。 

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,若无法在短期内突破耐候性、长效性等技术瓶颈,或将面临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的风险。行业人士分析:“改善型住宅的采购方(开发商、政府保障房项目)更倾向选择通过认证、有长期案例的品牌,技术门槛的提升将加速行业洗牌。” 

结语:

从“遮风挡雨”到“长期可靠”,从“功能单一”到“系统协同”,江苏省改善型住宅新技术新政不仅为涂料行业设定了新的“质量标尺”,更勾勒出“高性能、长寿命、绿色化”的发展蓝图。对于涂料企业而言,这既是挑战,更是机遇——唯有以技术创新为支点,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才能在这场“品质革命”中站稳脚跟,成为改善型住宅时代的“隐形守护者”。 

未来,当消费者谈论“好房子”时,或许不会直接提到防水涂料,但优质的涂料一定是“好房子”最可靠的“隐形底色”。这,或许就是新政对行业的深层期待。  


 
友情链接
江苏省涂料行业协会_官方网站
主办单位:江苏省涂料行业协会
电话:025-85319885     传真: 025-85319885
地址:南京市江东北路388号正泰大厦三单元717室
邮箱:jstx85319885@163.com     邮编: 210036
备案号:苏ICP备10029740号-2     总访问量:  148824  次  

关注微信公众号